定段有60千米安宁河则木河段1315千米,整个小江断裂带上有30千米。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现今左旋走滑速率为1013毫米年。历史记载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就曾发生过至少13次7级或大于7级的强震,例如,1923年3月24日四川炉霍道孚725级地震,炉霍全县的官署民房全部倾陷,死3000余人。道孚县死亡总数超过1500人,其中,孔色、麻孜两乡人民屋宇粮食牲畜荡然无存,压毙500余人。1955年4月14日康定折多塘75级地震,地震裂缝密集成带,总长约30千米。山崖垮塌严重,飞沙走石,埋没公路,河水上涨。1981年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69级地震,地震引起地裂缝、鼓包、滑坡、崩塌以及喷砂
f冒水。鲜水河断裂带上其他段历史上都发生过强震,惟独青海玉树和四川石棉地区没有强震记载,仅1989年5月53地震和2008年6月18日的47级地震。唐汉军等1995曾在石棉县新民乡花岗岩(强岩)中发现出现在1600017000年前一次强烈古地震的遗迹,说明鲜水河断裂在石棉地区目前呈闭锁状态,有发生大震的危险。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10毫米秒。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例如,1500年1月4日宜良75级地震,1571年9月9日通海63级地震,1588年6月18日曲江775级地震,1713年寻甸676级地震,1725年万寿山675级地震,1733年东川775级大地震,1763年12月30日江川65级地震1789年6月7日华宁西北70级地震,1799年石屏宝秀70级地震,1833年9月6日嵩明80级大地震,1887年12月16日石屏70级地震,1909年5月11日华宁65级地震,1966年2月5日东川65级地震。1970年1月5日,通海77级地震(240N1027E),使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玉溪一带15621人死亡,32431人伤残。地震后,沿曲江断裂分布许多地裂缝,从建水县庙北山北,经通海县的高大、峨山县的水车田、大海洽、牛白甸、直抵峨山城下,全长近60千米,构成了巨大的地裂缝带。其中主干地裂缝不受任何地形约束,跨沟越岭,断开基岩,长达数千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