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虾病处理的新概念
吴子伟一、虾病的问题何解虾病的问题何解虾病的问题何解自从1987年下半年以来草虾爆发病毒性疾病以来已经过了十余年,这些年来,不同的虾病病毒一直被检测出来,学术界、研究单位和业界也花费了莫大的心力来研究解决虾病的方法,但是成效似乎并不如预期,尤其令人惋惜的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凡事都在商业化的考量下甚至连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似乎都给模糊了,更别提去研究可行性较高的治疗或预防虾病的方法了。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虾体内的抗病基因的转移技术,这似乎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的新领域,但却缓不济急,日后可预料到的也是推广的问题,而目前虾病问题的解决似乎又是无解的习题。首先,大家都知道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但是造成这些病原体可以治病的“病因”又是什么呢?许多人都是人云亦云认为是综合性因素,一是怪环境的污染,但是在某些时节里,如2000年的夏季,养虾可谓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季,难道污染的问题在这段时间内就不存在了吗?二是怪天气,但是在一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同一个养殖着的相邻两个池塘,必定有一池成功,一池失败的情形发生,那么养虾的成与败之间,天气难道有任何的不同吗?三是怪“池塘老化”,面对这种理由或许只能对提出这种力理由者叹息以对,请问“池塘老化”如何定义?是否池塘底累积了一些所谓的还原底层,就叫池塘老化?而2000年夏季的丰收季难道不是这些老化的池塘生产出来的吗?四是怪虾苗的质量不好,尽管虾苗的品质影响养殖的成败甚巨,但虾病的问题全然怪罪虾苗品质不好,似乎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作法,就以同一池的虾苗去到不同的养殖场,必定也是有成功与失败不同的可能结果,养殖的成功失败间,虾苗的品质又有什么不同呢?然而东怪西怪,总没想到养殖技术中其实还有许多的盲点尚未为我们所触碰到的。自从虾病的问题发生后,分子生物学学者一直主导着解决虾病问题的研究方向,个人认为这应是虾病问题无解的主要原因。我个人曾以杀病原菌、补充有益菌或培养水中有益菌和抑制病原菌的三个步骤将虾病发作的池塘内的弧菌族群量控制在原来的千分之一以下,而此时池虾即停止发病死亡,开始正常摄饵并成长,若不考虑存活率的因素,虾病可说是处理过关了。然而此三步骤尽管是简单的处理程序,却包含了微生物学、水质学、藻类学、生态学、饲料学和废水处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才得以建立此环环相扣的虾病处理程序。若是能应用此处理程序在虾病爆发前即能有效控制池水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