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父母养育来实现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幼儿责任心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维度构成,只有这三者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儿童责任心的健康发展。据此我们建议父母,从这三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责任心的培养。
1、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先,父母可通过“说理”来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幼儿,提高其对责任的认识。
其次,在家中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职责,肯定孩子的责任行为,并重视对孩子完成任务情况的监督和评价,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并乐于承担责任。经验告诉我们,信任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孩子才会有责任心。如果凡事都是父母做主或者代劳,孩子就会在“不操心”中淡漠责任意识。
再次,运用自然教育法则,在自我惩罚中强化责任意识。一些小学生经常忘记带学习用品,而年岁已大的长辈接到电话会立即送去。其实,从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角度看,这样做是不妥的。我们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自己承担由于不负责任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免类似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
2、多提供责任体验的机会
首先,要加强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教育孩子怎样对父母表示关爱;让孩子协助父母完成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父母减轻负担。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而又没有正当理由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提醒、督促,使之感到羞愧和内疚。久而久之,责任感就悄悄地在孩子的心里萌芽了。
其次,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某种努力的体现。儿童喜欢拥有选择权,而且选择会帮助他们变得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与自我约束。要尽量给孩子提供自己作出选择的机会,并帮助、鼓励孩子作出选择。而对一些不必让孩子参与决定的事情,则不要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否则,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作出的决定毫无意义,从而养成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的习惯。
3、巩固孩子的责任行为
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段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幼儿的责任意识还不稳定,其行为习惯需要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因此,父母在对幼儿提出行为规则的同时,还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如孩子游戏结束后,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让他认真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等。长期不断的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