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
f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主观题全国I卷36题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就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产业分布与布局;全国II卷36题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客观题全国I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