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f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
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
f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⑴污染物:甲基汞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