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大单机容量不宜大于系统总容量的10%,以保证在该机检修或事故情况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当前,单机300、600MW容量的机组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1000MW级的火电机组正在酝酿中。
发电厂运行方式及利用小时数直接影响着主接线设计。承担基荷为主的发电厂,设备利用率高,一般年利用小时数在5000h以上;承担腰荷的发电厂,设备利用小时数应在3000~5000h;承担峰荷的发电厂,设备利用小时数在3000h以下。对不同的发电厂其工作特性有所不同。对于核电厂或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的火电厂以及径流式水电厂等应优先担任基荷,相应主接线应以供电可靠为主选择主接线形式。水电厂是电力系统中最灵活的机动能源,启、停方便,多承担系统调峰、调相任务,根据水能利用及库容的状态可酌情担负基荷、腰荷和峰荷。因此,其主接线应以供电调度灵活为主选择主接线形式。
2电力系统情况,包括电力系统近期及远景发展规划5~10年,发电厂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地理位置和容量位置和作用,本期工程和远景与电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等。
发电厂的总容量与电力系统容量之比,若大于15%时,则就可认为该厂是在系统中处于比较重要地位的电厂,应选择可靠性较高的主接线形式。因为它的装机容量已超过了电力系统的事故备用和检修备用容量,一旦全厂停电,会影响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主变压器和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过电压水平、保护配置等有关,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主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运行安全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等。我国一般对35kV及以下电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对llOkV及以上高压电力系统,皆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电机中性点都采用非直接
f接地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经中性点接地变压器接地。3负荷情况,包括负荷的性质及其地理位置、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
及输送容量等。电力负荷的原始资料是设计主接线的基础数据,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是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对电力负荷的预测不仅应有短期负荷预测,还应有中长期负荷预测,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成果的质量,一个优良的设计,应能经受当前及较长远时间510年的检验。
发电厂承担的负荷应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