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隧道地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施工中采取综合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即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提高预测前方围岩的准确性。根据各
f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测、中距离预测、短距离验证预测。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程序见下图
设计单位编制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方案(I级风险隧道或高风险及以上段落编制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监理单位审查
公司指挥部
A、B类施工地质C类施工地质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技术指导
旁站监理
施工单位、第三方预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批准实施细则超前探测
监理单位进行签认
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提交超前预测预报报告
设计单位进行分析、判释,提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论
建设单位参加
无异常异常
施工单位开挖掘进
设计单位研究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补充设计方案
公司
建设单位审批并下发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补充设计方案
A、B类施工地质
设计单位取芯旁站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补充设计方案超前探测
指挥部
C类施工地质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交超前预测预报报告
设计单位进行分析、判释,提交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论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四方进行设计方案会商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㈢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f根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附录B的规定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复杂、较复杂、中
等复杂、简单四级,根据不同的地质复杂程度,开展超前地质预测
预报工作。
㈣预报方式
1、物探法
根据不同地质情况,结合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物探方法组
合措施,如下表:
超前地质预报物探分类表
物探类型
适用条件
适用风险条件
主要物探手段
软弱夹层,非可溶岩与可溶岩接触
WT1
带,地表物探异常带、差异风化带坍方风险及变形风险及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地质体。含炭为中度。
TSP203
(煤)地层。
WT2
非可溶岩地段断层及其破碎带、可溶岩岩溶中度发育地段、可能出现的节理密集带。
坍方风险为高度,突水突泥风险为中度以上。
TSP203红外探测(主要用于前方有无水体及方位探测)
WT3
可溶岩岩溶强烈发育地段,可溶岩突水突泥高度风险,地TSP203地质雷达红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可能出现溶表失水高度风险、坍方外探测(主要用于岩溶
洞、溶蚀破碎带及富水节理密集带。高度风险。
探深)
TSP203高分辨直流电
法地质雷达红外探
WT4
岩溶节理发育(极强烈)地段,煤层采空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