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短篇小说的文体认知与现代历史小说的结构特点摘要:文体和文献来源也许是我们重新考察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重要角度。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与短篇小说的文体认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现代作家主要从西方中引进了“横截面”的结构和突破“以情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它对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的影响是,作家从文献资料中广泛取材,“历史”只是“因由”和“文本”,是作家用以认识现实、表达思想的凭据。由此,我们也可以给现代历史小说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作为后来研究的基础。关键词:现代短篇历史小说;文体认知;横截面结构;短篇形式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1104当我们从历史的、文化的、甚至是思想的角度研究现代历史小说时,我们似乎不应忽视现代历史小说的短篇结构形式。以王富仁、柳凤九编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大系》为例,《大系》共19171949年间历史小说176篇,其中李人的长篇历史小说三篇、①谷斯范中篇小说一篇,其他均为短篇体制,共172篇。短篇以压倒大多数的数量出现在现代历史小说的写作中,这其实是跟现代作家对短篇小说的文体认知有密切联系的,而且这种认知和短篇结构的选择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历史小说的呈现状态。因此,要讨论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就不得不考查当时作家、学者们对短篇小说的文体认知和
f这种认知状况下现代短篇历史小说呈现的显在形态或特点。一、短篇小说“横截面”观念的引进在我国古代小说中,短篇小说主要指篇幅短小,叙事简要的“尺
寸短书”。文言系统中主要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记神仙鬼怪的如干宝《搜神记》一类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言行片断的如刘义庆《世说新语》一类的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唐以后的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白话系统中主要有起源于“说话”的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如“三言二拍”等。其中志人、志怪和笔记小说叙事尤其简略,只记事情的故事梗概或人物的片言只语,不讲求叙事技巧和情节结构,所以胡适说“‘杂记小说’,是东记一段,西记一段,如一盘散沙,如一篇零用帐,全无局势结构”143;传奇小说和古白话小说比较注重叙事婉转、情节曲折和人物塑造,在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小说结构方式主要是“直缀型”,以一人、一事为线索,叙事注重情节,故事有头有尾,强调故事的完整性。
可见,中国古代观念中的短篇小说,无论是文言还是白话,它们共同的叙事特征表现为:
1)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强调长时段地把握人物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