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上海市生产经营单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
编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总则
含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其中,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是编制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在机构设置方案上,既要考虑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时,指挥决策的有效性、快速性,也要考虑环境污染事故平时预防时长效机制的系统性、全面性,可以成立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应急事故处理工作办公室和应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三级机构,分别作为应急事故处理保障工作的决策机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也可以根据单位实际予以简化,但职责要明确、人员要落实。
预案中机构和职责需要具体说明以下内容:(1)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联系方式;(2)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时限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和内容。
三、预防预警机制
明确相关预防预警机制是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预防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实现。预警要在明确污染事故级别的基础上,提高应急系统建设的自动化水平。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可以分成信息收集阶段、上报阶段、预案启动阶段、预案实施阶段、应急结束阶段和后期处置阶段等,并提出应急响应各阶段工作内容和要求。
五、保障措施
1、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1
f2、明确企业队伍及其应急相关人员。3、重点说明事故应急救援时的资源,包括装备、仪器、物资、等有关信息的情况。4、应明确提出应急预案人员培训、演练等措施和落实情况。5、根据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的应急预案编制应以下一级企应急预案为基础。6、提供本行业专家名单。
六、附则
可以包括名字术语、缩略语、相关人员单位联系表应急预警编制或修改时间、有效期等内容。
七、附录
附录中具体说明以下内容:1、企业基本情况。2、企业使用的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包括原材料、
中间体、产品和废物)名称(包括俗名、学名及分子式)、理化特性、毒性、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方法、工艺、设备、地点(附平面布置图)。
3、潜在风险源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如生产装置、设备、仓库、运输车等)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潜在风险源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周围的环境说明,包括水体、农田、相邻企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