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简阳市周家乡桂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曾康泽
二0一二年二月
f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浅谈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简阳市周家乡桂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曾康泽电话:151邮箱:397797943qqcom
凡喜爱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就是其中一种。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引人回味,便是中国画的妙处。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讲求章法的艺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讲求点留白,不仅能使教师生动地完成所授课程,也能使学生驾驭思想的野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一、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留白”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留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例如《出师表》这篇课文有一个重点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学生朗读后问学生怎样翻译。学生不假思索:“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那里显扬自己。”我追问:“从中能看出诸葛亮原本是怎样的一个人”“默默无闻,不愿表露自己”“不满现状,退隐田园”“不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学生纵说纷纭。也有学生眼露疑惑,不作回答。我继续追问:“也就是说,诸葛亮像古代隐士那样,归隐田园,不愿出来做官喽?”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更多的学生仍在思索。我顺势出示探究题:诸葛亮“退隐”“不求闻达”辩。、引导学生看人物、事物不能一叶障目,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对所学的有关诸葛亮的课文来个大检索,最后锁定《隆中对》围攻。经过寻觅,学生很快得
2
f出结论:诸葛亮不是消极避世、不求闻达的“隐士”,而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志向远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理由有三:1、好为梁父吟。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诸葛亮和刘备的应答,有意让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借机“闻达于诸侯”还有学生把诸葛亮自称“卧龙”也用上了,说服力之强,大出所料。而我并不满足于此,仍抓住这个难点不放:作者诸葛亮为何这样写呢我又让学生联系《杨修之死》中的“曹操梦中杀人”情节来考虑,有的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了,原来是伴君如伴虎,雄才大略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这样写是避免刘禅的不信任,实属用心良苦。当然学生反应不一,有的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