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老师多次重上,执教老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f具体流程是:备课组集体备课(备课要求有详细的流程,有设计意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要加以说明)~集体讨论定教案(利用多媒体全体数学老师集体讨论电子稿教案)~上第一次研讨课(录像)~集体观看教学录像讨论评议,执教者改进教案~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集体讨论,执教者再次修改教案~第三次上研讨课,执教者撰写总结或反思。(说明:到底要上几次,要看教学效果。如果一次就成功,那就不用上第二次,如果效果不理想,继续研讨继续上,直至成功为止。)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反映集体的意志和智慧。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则:
1、每次活动都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参与,在专家的引领下上出新意、上出成果;
2、要求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有质量的发言,35周岁以下的教师写一份有分量的心得体会,向任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3、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意见;
4、提升磨课的技术含量,对每节课进行摄像,以便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回放。
f当然悉心研究一节课的目的,不仅为了上好一节课,而是在“解剖”、在“理解”好的数学课的内涵,在进一步掌握上好每堂数学课的教学策略。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实践出真知”。我们一线的教师正是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地感悟、反思、积累,才增强了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实质的理解,才促进了教师专业的不断成长!
教研活动安排
9月份:1、教研组、备课组、各任课教师制定各项计划。2、召开教研组会议,讲解本学期工作重点,并开展期初集体备课。3、新教师上亮相课,组织全组老师听课。10月份:1、托管完小数学优质课评比2、第一轮“煲汤式”教研活动开始11月份:1、本校数学组优质课评比,全组参加听课评课活动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3、二年级口算检测4、三、四、五、六年级计算单项检测12月份:1、第二轮“煲汤式”教研活动开始2、12底一年级口算检测
f3、徒弟上汇报课。12月份:1、期末命题交流。2、交流制定复习计划。3、做好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4、教研工作小结。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