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好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民族间的联系,吸收优秀的演唱技艺,并与民族声乐有机融合。这样,民族声乐有效的借鉴了其他演唱技艺的净化,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声乐。同时,这样的教学观念与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实际的演唱技艺。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无论是高校,还是相关的民族声乐教师,都应当坚守住“民族化”的根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其他声乐艺术文化中的精华,做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效融合。
(二)做好民族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扬
一般来说,民族声乐应当以民族文化为根本,民族文化在民族声的发展中是提供重要养料的作用。对于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来说,应当善于用好民族文化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到创新与发展,不断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素材。具体来说,一是应当重视原生态。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瑰宝,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相关民族声乐的教师来说,应当善于挖掘原生态民歌中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些名额的演唱技艺,以期加深学生对于这类民族艺术的了解。二是可以聘请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手来校讲课,创新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教学活动的灵活性,能够使得学生在文化熏陶和艺术熏陶下,提升实际的演唱水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演唱这种艺术形式,需要情感在其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情感的良好表达是演唱的重要基础,以期能够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实现听众与演唱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演唱是投入情感,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鉴于此,作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来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首先,在学生演唱歌曲前,应当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然后,在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和情绪表达等。再深入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如在咬字吐字时对气息进行控制,对语音音色进行把握,对发音速度进行变化等,从而将音乐作品完美呈现。
三、结语
新时期,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高校民族声乐文化的教学活动来说,一方面应当坚守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