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为政》)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跟清风流水应
15
f和着。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
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
》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请举出一例。
(1分)
9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
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2分)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
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
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
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
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2分)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