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具有理论分析和指导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稳步增加。并购国营企业和西部吸收投资的比例将有所增长。关键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优势
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截止2002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828091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447923亿美元从1983年到2002年合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192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377,远远高于中国这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这一年,中国合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到82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96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到52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25。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以来出现的改革步伐的加大,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入。本文引用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展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提出的。他认为以往的理论只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部分解释。并且它们无法将投资理论与贸易理论结合起来,客观上需要一种折衷理论。邓宁建立的所谓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商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进行兼容并包,并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中的各派思潮,包括海默以来诸人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转让三者一体的理论通论。
通论认为,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三种优势:1.所有权优势它包括来自于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生产的优势、生产管理上的优势、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由于多国经营所形成的优势。2.内部化优势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有利。这种外部化是指通过与其他独立企业进行市场交易。企业使其优势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市场不完全可分为结构性的与知识性的。前者指竞争壁垒等障碍;后者指获得生产与销售信息很困难或成本很高,因而在技术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领域,以及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领域,企业对其优势实行内部化,避开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全,可以获得最大利益。因而企业将其优势内部化的能力成为企业进行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