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文献概述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①童《江南园林志》论述了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等五方面问题,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
原则。最早采用了测绘、摄影等现代手段研究民国以来江南园林遗迹,为江南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图片测绘资料。该书至今仍堪称中国园林研究中论述最精审,准确的专书之一。
《江南园林志》的主要学术观点:《江南园林志》表达了文人论着中少有的重视工匠作用,重视专业造园技术的重技术倾向。对中国传统园林评论长期以来的重士轻工的积习予以批评。
该书尤其重视中国园林叠山的特殊地位。②朱启钤编辑,梁启雄、刘敦桢校补《哲匠录》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道器分涂”的陋习,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亲身经历宫殿园林营造的能工巧匠名垂青史。《哲匠录》编撰于1938年,最初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连载,全书记载了上至商周,下至民国数千年来200余名建筑师传略。为中国园林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简洁清晰的人物线索和崭新思路。③陈植先生的园林研究回顾早年负笈东瀛,师从东京帝国大学本多静六、上原敬二等日本造园学家,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20年代,他在中央大学执教时编写《造园学概论》,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一部造园学专着和园林专业教材。书中明确指出“造园”专业概念,突出了营造、建设过程对古老的园林艺术的支撑作用,并奠定了“造园”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技术性特点。陈植先生的早期园林理论研究由造园人物史研究开始。早在抗战期间陆续撰写了《筑山考》、《中国造园家考》、《清初李渔的造园学说》等文章。《筑山考》一文第一次提出叠山工匠以及假山作等问题。陈植早年着作同样突出了营造细节、工匠和工程管理等技术性要素。《园冶注释》是陈植先生最重要的着作之一。该书在1964年完成初稿,“文革”后,陈植又对该稿重新进行审阅、修正,于1981年出版。先生还于耄耋之年对《园冶注释》进行再次修正完善,《园冶注释》修订本得以在其90高龄时面世。为今人解读《园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园林理论的研究治学树立了典范。《园冶注释》是最早系统阐述和解释计成《园冶》的一本专着,它的出版是中园林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围绕释文的正确性,以及《园冶》一书的时代背景探讨,引发了园林理论界一系列讨论,将当代园林理论研究和对《园冶》的认识都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继《园冶注释》以后,陈植于80年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