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3
f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H始-H终≤fh允。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B
左
B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
下度盘位,如90°、180°、270°、360°。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4
f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4.实习体会通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