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问题式知识点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我国民主(即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人民能自己管理国家、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注意: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4、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P89(1)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注意:是选“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见P27)(2)政治义务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P1011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四个“民主”)1、民主选举P15(1)选举方式①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选举);③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有竞争,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但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2)我国的选举方式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2、民主决策(公民直接参与决策)P19(1)方式途径: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注意区别)(2)意义?发扬民主,让决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P22)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3、民主管理(基层民主管理)P23(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会)的性质: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居民)自治的机构(不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