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微机和外语教学所需的设施建设和远程网站建设。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
f完善新的教学布局,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切实把党校建设成为适应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和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二是拓宽培训渠道。要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省外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与苏州市委党校、清华大学的交往和联系,积极拓展其他外训基地建设,并认真做好国外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驻我市普通高校在提高干部学历层次、培养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工作中的作用,拓展并加强各县区、各系统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的渠道,为干部学习提供良好条件。要在我市确定一批考察实习基地,促进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教学基地不断上档次上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要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要积极推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完善教师竞争上岗、职务聘任等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要加强对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培养,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加强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把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聘请为兼职教师,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水平。
f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