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学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7、实验法研究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做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一、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眼虫
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A:粗准焦螺旋,作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B:细准焦螺旋,作用使镜筒小幅度升降,调整物象清晰度
C:镜臂,作用握镜部位D:镜柱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E目
F:镜筒,作用是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物镜
G转换器作用转换物镜,H: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I载物台,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观察的物体。
J:通光孔(光线太强用小光圈,光线太弱用大光圈)K:遮光器L:压片夹固定玻片M: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N:镜座,支撑载物台和镜臂。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
f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4、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避免压碎玻片。5、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6、显微镜的操作:(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略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目镜镜对准通光孔;②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7、放大倍数越大,视野看到的细胞个数少,视野越暗,细胞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看到的细胞个数多,视野越亮,细胞小三、1、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步骤是:④③②①(2)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