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要制订详细的量测计划书(或称作业指导书),并落实至工艺控制过程中,及时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和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等信息,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及时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案,确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2、量测计划书应包括量测项目、内容、位置、时间、频次、方法、设备、人员、测点布置、记录表格、数据整理分析方法、信息传递、异常情况的判定、报告和处理、量测终止标准等内容。3、洞内观察(1)施工单位对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围岩特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并做好地质编录。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积累影像资料,作为分析地质变化的依据之一。(2)对初期支护及地段的观察按规范要求进行。主要观察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锚杆和格栅及钢拱架等的变形情况,判定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4、洞外监测(1)施工单位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及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隧道洞口边、仰坡和稳定状态、地表及地下水等情况,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2)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开挖之前就开始进行。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
7
f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昆明枢纽铁路项目监理部风险源监理实施细则
外。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量测应超前于隧道开挖工作面。量测时间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
5、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隧底上鼓量测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设置。量测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8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量测断面间距、每个断面测点数量、量测频率根据有关规定和现场情况确定。
6、当围岩收敛速度02mmd,变形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基本稳定23周后结束量测工作。对浅埋隧道、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偏压隧道、膨胀岩土、软弱围岩和高地应力隧道按设计要求延长量测时间。
7、对工作面应对瓦斯浓度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数据,以确定下一步作业否能进行。
(四)监控量测责任分工1、施工单位责任(1)现场施工量测由施工单位负责(2)编制量测计划,送监理、设计单位备案。(3)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半月将有关资料反馈到业主、设计、监理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