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名词解释题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
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口的总截面积大于直浇口的截面积的浇注系统。合金在直浇口中不停留而直接进入铸型的浇注系统。该浇注系统流动性好,但缺乏挡渣作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内浇口的总截面积小于直浇口的截面积的浇注系统。直浇口被合金灌满而使渣漂浮在上部,具有较好的挡渣作用,但影响合金的流动性。顺序凝固原则:通过合理设置冒口和冷铁,使铸件实现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