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
第36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教学案
【考纲要求】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考点分析】知识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试卷类型2007四川2008浙江2008宁夏2009全国卷Ⅱ2009海南2009宁夏2009辽宁【考点预测】本知识点是继种群的特征的一个知识延伸,是生命系统的一个成分,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所以知识点与生态系统和种群都有所联系,单独考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在高考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主要考察的就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群落的演替,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知识梳理】一、群落二、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三、生物间的关系四、群落演替分值224221111题型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ⅠⅡⅠⅠ考纲要求
f1、初生演替2、次生演替【重点解析】一、生物之间的关系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狼群的攻击等。种内斗争:强调了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种内斗争的意义是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活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一些。2.种间关系
f例1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f解析:本题中,首先比较一下共生、寄生、竞争及捕食这四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点,再仔细分析图a就可以判断选项C和D都不是正确答案。不论这两种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捕食关系,都有可能出现图a所示结果,因此还必须分析图b。图b显示,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培养时,A种生物的个体数明显持续增加,B种生物的个体数经过短暂的增长后就逐渐下降,最终消亡。如果A种生物和B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从图上看应当是B种生物被A种生物捕食),当B种生物的数量不断下降乃至消亡时,A种生物的数量应当随着食物(B种生物)的缺乏而不断下降;但是,图b显示的结果正好相反,A种生物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并没有因为食物的缺乏而下降,这就说明供选答案B是错误选项。因此,A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