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基(羟基)
根(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电中性
带负电
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其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存在于
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或离子化合物中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宏观)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微观)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一般指跟氢气、氧气、
性质包味道、密度、熔点、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括内容沸点、溶解性、导电酸、碱、盐能否发生反
性、导热性等
应及热稳定性等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
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wwwks5ucom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
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
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
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
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
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
气体名称
液化后名称
主要用途
空气
液体空气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氮气
液氮
冷冻剂
氯气
液氯
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铁、
f氯化烷等
氨气
液氨
制冷剂,用于氨制冷机中
二氧化硫液体二氧化硫
漂白剂
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燃料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