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片,多听原版故事的音频,这些都是积累英语语音信号、训练韵律节奏和语感的有效途径。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有了,才有可能听得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复述是输出的第一步。总有妈妈问,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听没听进去呢?怎么才能知道他学没学会呢?要我说,这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准备好了,就一定会给你惊喜!如果你一定要有个评价的标准,那就每天默默地计算一下你给孩子听了多少,看了多少,读了多少,就够了。对于这段话,我深有体会:学英语是这样,我们读国学不也是这样吗?群里经常有家长在问:这么难的东西,孩子会懂吗?家长巴不得要求孩子马上就能把读国学的内容背出来。我们是不是也要算算我们给孩子听了多少,读了多少?听说读写,在中国目前的英语环境下,说(这里指的是能像母语一样自主表达)的滞后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滞后不等于放弃,从听开始听儿歌、看动画片、听故事
f音频,让孩子积累大量正确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会内化成孩子的听力辨音、听觉记忆力并进而形成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赖老师提出的用137累积法学国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老子的“无为而为”的道理在这一样,是通用的。(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爱上读书。因此,操作起来,不要担心孩子从小不能理解、不能记住;让孩子接触到的书应该是很精美的,很吸引人的;和孩子一起读书要通过身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很温馨、很幸福的过程。其次,专注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工作习惯比学习内容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赖老师一直提出:全家读经,不离社会,不离家庭。全家读经,孩子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来。全家读经,孩子不想读都不可能啊。读书是一种很幸福的过程。学英文,孩子们要学会阅读。孩子们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流利性,然后才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也就是说,流利性是基础,通过流利阅读所达到的不仅仅是见词就能拼读,而且是见词就能反应出整句话的情绪感觉,字面含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在流利阅读的训练中就已经感受出来了。
f要说流利性,英文比中文更容易实现,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中文如果只有掌握200字,几乎没有书可以阅读。而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学会Pho
ics,理论上就有80的英文词汇都能读出来,不管认识不认识。而且,相比中文字的数量,英文词汇量要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