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繁殖和遗传进化、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报纸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
f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教学难点(1)多糖的种类。(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资料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自主探究法:通过设计情境式问题,结合学生实例,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求,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体验。3、合作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设计思路:1、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层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举例说明并归纳糖类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和作用。3、引导学生活动:据图探讨单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