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1所谓青少年,在犯罪学研究中的概念,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跨越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界限,是比较宽限度的一个定义。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2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2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指10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二)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65左右。(2)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3),我国也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一步深入探析预防对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青少年犯罪现实的危害程度而言,这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