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灌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灌区通过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田引导等措施,使灌区节水灌溉效益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也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骨干工程改造的效果,而且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减少了灌溉水量损失,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的目的。因此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意义一、洛灌区概况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地处八百里秦川东端、北洛河下游,自澄城县交道乡状头村洛河干流引水。灌区建于1934年,原设计灌溉面积50万亩,1950年开灌受益。灌区设施灌溉面积7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43万亩。灌区工程设施管辖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受益范围包括31个乡(镇)、三个国营农场,区内总人口622万,农业人口45万。灌区作物以棉花、瓜果为主,小麦、玉米、油料、豆类次之。现状种植结构为粮经比2:8,复种指数135。年粮食总产784万t,年农业生产总值125亿元,约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70。灌区工程设施包括:总干渠1条,干渠4条,支(分渠)13条,骨干渠道上的各类建筑物共507座。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873亿m3。水量在时间分配上丰枯悬殊,年内年际变化剧烈,河水多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8500万吨。由于河源来水在时
f空分配上与灌溉需水量相差较大,加上无调蓄能力,水源的利用率很低,渠首年平均引水量204亿m3,仅占年径流的23。
二、洛灌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灌区运行五十年来,灌区的粮、棉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和农副产品基地之一,而且灌区的灌溉工程还担负着向城镇生活供水的任务。随着区域城乡经济的发展,非灌溉用水将进一步增加,灌区已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在当地水资源和流域配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工程运行历时长,加之水毁、管理等多种原因,灌区灌溉工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影响农业灌溉。灌区内现有的农灌工程,建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为数甚多,许多小型水利工程是由群众自己修建,自行管理的,建设标准低,施工技术落后,设施简陋,斗渠渠道大部分为土渠。灌水技术落后,工程配套很不完善,田间水的利用率低。现在的灌区基本借用传统的丰水型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加上渠系配套不完善,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