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做法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扩展。习惯性的数学作
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教师也就照本宣科地布置给学生。这种作业方法是:学生回去做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教师批改,再发回学生的手中。通过我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仅仅依靠书后的题目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这些作业大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如果既注意减少作业量,又难易适中,形式新颖,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是负担,反而会感到新鲜有趣,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效果也会明显提高。下面是我们的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做法:改革之一:课前预习
数学课前要不要预习,这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有的认为数学学科不同于语文,课前没必要预习。对于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数学课前有必要预习的。因为学生们都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能力自学。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每次围绕着三方面进行。1、通过预习我学会了什么?2、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3、我的温馨提示。(从温馨提示可以看出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老师都没想到过的。)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们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改革之二:课外作业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我们主要布置以下形式的作业:1、基础型作业:基础型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作业。这种作业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安排一些知识性较强的题目。如:计算题、概念题、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
2、观察型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以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平移和旋转?
3、实践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策略。如:在学习了“平行和相交”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