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良行为敢于规劝和制止,那么这就体现出社会精神面貌好、社会风气正、社会风尚淳。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社会风气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德方面不尽人意,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政治、生活秩序。即使是我们大学校园里面,也有同学教室中抢坐位、走廊里歌声等,(播放:flash大学自习曲约七分钟)这是需要我们努力加以抵制的,只有如此,才能净化校园风气,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乐园。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标志,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和管理社会,因而创造了道德和法律。
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有了道德,人与人之间才能仁受共处;有了道德,家庭才能美满、社会才能和谐、个体的人才能得到提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孙中山)道德不仅是人类摆脱兽性,获得人性的标志,也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条件。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只能导致人性淡化,兽性回潮,给人类的前景罩上阴影。
有了国家,才有法律。没有法律国将不国。法律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它与国家共存亡。国家有了法律,才能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有了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具体来说,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认。它使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第二,指引教育。它使人们自学地去遵循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第三,制裁。法律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使人们不论自学与否,都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152
f《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它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公德时注意:
1.社会公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这就是说,你进入了这个场所,你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
2.相对于社会其它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用列宁的话讲就是:“多少世纪以来人们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讲到的、起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