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时新中国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答案:C2.(2009年韶关二模)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解析: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1957年提出的,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1956年。答案:A3.(2010年辽宁模拟)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f解析:可运用排除法,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而A、C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故D符合题意。答案:D4.(2009年宁阳一中模拟)“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A.①②C.①③B.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答案:B5(2009年广东卷)《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