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西部新进4个,主要以资源型城市为主。
3
f(三)苏鲁浙三省县域贡献大,中西部追赶步伐正加快分省来看,苏鲁浙三省百强数量占比依然保持在50以上,表明苏鲁浙三省县域工业经济对我国整体县域工业继续保持较大贡献。从增减变化来看,内蒙古新增2个,江苏、浙江、河南、贵州、宁夏各新增1个,新进县(市)以资源型为主;浙江撤县设区提速,但进入百强数量增加,反映浙江县域工业竞争力在增强;辽宁因工业下行数量减少1个。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在撤县设区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百强仍保持为67个,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表明东部在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中西部新增3个,反映中西部追赶步伐正加快;长江经济带受益于区域发展战略,进入百强的县(市)大幅增加;东北大幅减少3个,反映东北正经历工业下滑,亟待解决工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四)规模指标继续扩大,工业及利润增速显著放缓2016年百强的产值、利润、投资等规模指标继续扩大。GDP达76万亿,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11增长到12;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万亿,占全国的比重由171增长到176;工业投资总额达24万亿,占全国的比重由115增长到119,表明新常态下,投资继续对县域工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相比规模扩大,百强工业增速开始放缓,由117下降到101,降低了16个百分点,虽然仍高于全国7的增速,但下降速度快于全国1个百分点,说明县域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压力显著增大;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值由87下降到79,下
4
f降了08个百分点,虽然仍高于全国59的利润率,但下降幅度超过了全国05个百分点,反映县域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二、横向比较(一)基础条件影响力最强,县域仍处于壮大规模阶段经测算,百强县(市)基础发展水平对整体竞争力影响最显著。百强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和发展活力指数与竞争力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4和073,反映当前我国县域工业发展仍处于壮大规模阶段,发展基础仍是保障县域工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条件。其次是发展活力,在各地转型步伐加快的情况下,百强县(市)积极开展投资活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工业运行绩效有所下滑,百强运行绩效与竞争力水平相关性相对较低。(二)分布以发达经济圈为主,长江经济带发展潜力大从所属经济圈来看,百强县(市)中位于长三角经济区的共计31个,环渤海经济区31个,海峡西岸经济区10个,中原经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