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可能会恢复到正常的4的增长。对我国来说,“十一五”期间的情况比较差,到了“十二五”,也就是从2011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增长态势,但要恢复到以往长期平均35以上的增幅,应该在2013年以后。这次危机实际上是对之前经济失衡的一次强行调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现代化是推动世界经济最主要的推手,美国实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出现了十年之久的持续扩张,成就了信息技术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间,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二者加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潜力之一。从1991年到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从15提高到51,虽然期间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经过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从2001年到2007年,又呈现出上升态势。在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2001年美国的高科技泡沫崩溃以后,信息技术从创新转变为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产业逐渐减弱。如果说2001年以前,美国持续经济增长是有产业支撑,那么2001以后的美国则通过房地产来透支居民的超前消费,导致储蓄率不断降低。同时,为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依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将贸易盈利国家的过剩储蓄转变为资本流入,通过制造经济增长泡沫,进一步刺激消费开支。于是,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2003年到2007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约46,接近5,这是“二战”以来不曾出现过的快速增长。这期间,美国贸易逆差最高时超过8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5。也就是说,全球净资产输入的63流向了美国。所以,从2003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拉动了美国的消费需求,美国的消费需求又靠房地产泡沫引起房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所拉动。这样的消费基础是非常薄弱的。200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是普遍增加的。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已经有所缩减,但仍然占全球的43。因为美国消费扩张是建立在房产泡沫和金融资产膨胀的基础上的透支消费,低储蓄率、双高赤字和信用膨胀不仅加剧了失衡,而且推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调整,美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最后形成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