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例2: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f高考成功尽在眼前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例3:
月
夜
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注(fū)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这首诗是杜甫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身陷长安时所作。题为《月夜》,当是诗人看到长安之月,因望月而思家念妻。但“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却是从州闺中的妻子落笔,“只独看”,写出妻子的孤独,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独看”州之月而“忆长安”的夫君,已饱含着辛酸;而小儿女们天真幼稚,“未解忆长安”,更是饱含辛酸。第三联通过妻子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湿”愈重,“寒”愈甚,忆念便愈深。而这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之时,自然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愿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独看”而泪痕不干,显然是写出了离别之苦。但是,诗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个动乱时代的烙印的,因此在评述这首诗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还要再深一层,即“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希望表达着诗人对结束动乱的企盼。想到这一步就涉及到本诗的社会意义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诗歌鉴赏题涉及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时,一般会提供注释给考生一定程度的帮助;如果不提供帮助,那一定是在高中毕业生知识背景之中的。鉴赏诗歌形象应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