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通俗俚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追求。“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形象的反映了我国农民阶级的通俗愿望,形成这种低层次需求的根本因素是()A农民要求不高,容易满足C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B封建统治残暴,农民不敢有太高的愿望D农业生产比较容易,没有太大风险
2、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物收藏成为许多人的一大爱好,如果单从升值的角度考虑,在收藏青花瓷时,除看它的艺术水平外,首选的应是下列那一年代的文物()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3、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曾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思想()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4、右图是位于运河沿岸的河下古镇(属今淮安市)的一种清代建筑,突出反映了徽派建筑的系列特色,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河下镇在清代商业很繁荣②徽商曾在这里长期活动③当时政府推行“农商并重”的思想④徽商的大范围活动,带动了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C.③④D.①②
f6、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③“实业救国”形成热潮④这一时期中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