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济史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1“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B.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解析:本题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体现考纲中关于古代农业发
展特点的命题思想。小农经济条件下,在无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农民也就是勉强度日,根本
不可能出现富足的情况。
答案:B
2.精耕细作的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
术体系。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精耕细作体现了人们在生产中耕作技术的不断进
步,对后世来说生产经验是最重要的。A、B、C主要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答案:D
3.清人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此诗提到的“国
初”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作者对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
B.该政策的实施是为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
C.该政策的实施断绝了中外贸易的往来
D.该政策的实施与统治者的心态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一个易错的概念。一
定要理解:“海禁”政策并不是完全隔绝与外界的联系,而是严格限制。从“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可见作者是持反对态度的,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B项是“海禁”的原因之
一,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4.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
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f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明清时期的中国尽管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仍然占绝对的
统治地位,新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微弱,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B、C两项政策是由A项决
定的。
答案:A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