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人教版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2、能力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3、情感目标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二、教学内容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3、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三、教学重难点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第1页
f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2、点拨教学法。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1、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2、教师适当补充: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
第2页
f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
三、熟读课文1、教师泛读,学生注意听字音。2、学生齐读全文。3、教师纠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