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谱)(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在同一介质中,
七色光与下面几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
色散现
vλ波动衍射C



红小大大明显容易小
干涉γ粒子性E光子光电效
间距


小不明小难
黄大小小不明难大小

大易


大明显
结论:1折射率
、;2全反射的临界角C;3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率v;4在平行玻璃块的侧移△G5光的频率γ频率大粒子性明显;6光子的能量Ehγ则光子的能量越大。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7在真空中光的波长λ波长大波动性显著;8在相同的情况下,双缝干涉条纹间距G越来越窄
5A版优质实用文档
3
f5A版优质实用文档
9在相同的情况下,衍射现象越来越不明显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o(右图1)或180o(右图2)。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3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⑴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⑵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⑶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⑷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4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五、各光学元件对光路的控制特征1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会聚(或发散)的程度将不发生改变。这正是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及平面镜的反射面是“平面”所共同决定的。2光束射向三棱镜,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向着底边偏折,若光束由复色光组成,由于不同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将发生所谓的色散现象。3光束射向前、后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传播方向不变,只产生一个侧移。4光束射向透镜,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凸透镜使光束会聚,凹透镜使光束发散。六、各光学镜的成像特征
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照射到镜面上并经反射或折射后,如会聚于一点,则该点即为物点经镜面所成的实像点;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