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件,不论组织的实际情况如何,就认为体系文件满足要求。这些都是对标准的片面理解。
f建议组织在编写程序文件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来确定文件的数量和层次,按过程方法编写文件,而不是按标准条款编写文件,如将“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要求分别在不同过程的控制文件中作出规定,而不必单独编写其控制程序。这样,文件的数量可能不是六个,但也是满足标准要求的。如果将活动中的资源要求、信息沟通、过程的控制要求、不同阶段的监视和测量要求,以及对该过程的数据分析、不符合控制和持续改进作出规定,就增强了文件的操作性。至于质量手册,422条款规定得很清楚,只要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描述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程序文件的清单和索引途径即可。这样,手册会变得简单。其中,过程及其作用可用流程图加文字说明的方式予以描述,过程识别到便于制定过程质量目标即可。产品单一、过程简单、人员能力高的组织可以将手册和程序合一。手册内容应避免与程序文件重复太多,尽可能使其简明。三、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产品质量目标、顾客满意质量目标构成了质量目标的有机整体,并具有系统性,充分性和协调性。系统性指目标要在不同的职能和层次建立,自上而下展开,自下而上保证;充分性指目标要全面,该有的目标不能少,并考虑“稳定”和“增强”两个方面的目标;协调性指目标之间要相互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对单个目标而言,应具有合理性、适宜性和可测量性。合理性指目标有必要设立,有助于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适宜性指目标应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应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可测量性指目标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准则进行评价。不少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如有的目标不可测量,有的目标低于组织过去的平均水平、没有可追求性,有的没有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有的则在各个部门建立了多个目标值为100的目标。有些组织不能紧紧围绕目标策划、实施、测量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影响体系运行效果的因素之一。建议组织在制定质量目标时,注意以下问题。(1)目标必须反映控制的意图,反映顾客、组织、员工、社会、所有者的需要和要求。(2)目标要与组织的管理基础相适应,制定目标前要做好现状分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定量的尽可能定量,暂时不能宣的可先定性,然后再渐进量化;整体目标要符合系统性、充分性和协调性的要求,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