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需求,最后形成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图1展示的是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示意图。
图1面向对象系统分析示意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分为如下几步:
2.1.1确定需求
明确用户的需求,包括对用户需求的全面理解和分析;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系统的职责界限;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制订方案,交给用户确认。
2.1.2进行分析
对问题域进行分析和理解对其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找出描述问题域所需的类及对象定义这些类和对象的属性与服务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结构、静态联系和动态联系。
22面向对象的设计
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如何做。面向对象的设计将在对象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界面管理、任务管理和数据管理,进一步确定模型。界面管理:负责整个系统的人机界面的设计。任务管理:负责处理并进行操作之类的系统资源管理功能的工作。数据管理:负责设计系统与数据库的接口。
23面向对象的实现
面向对象的实现就是具体的编码阶段。选择合适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用选定的语言编码实现的对设计阶段所得的各对象类的详尽描述。将编好的各个类代码模块根据类的相互关系集成,测试检验各个模块和整个软件系统。
3总结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面向对象的技术相对于之前的程序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软件开发在规模、质量、效率、复杂性和可靠性上的种种需求。
3.1可重用性
可重用性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一个核心思路类能够抓住事物的实质特征具有普遍适应性类的另外一大特点是继承,通过继承大幅减少冗余的代码,并可以方便地扩展现有代码,提高编码效率,这就是一种可重用性的体现。
3.2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即要求应用软件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扩充和修改。对于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来说往往添加一个功能整个程序都要重新考虑对于大型程序来说这样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缺点,降低软件维护的难度。
3.3可管理性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采用类作为构建系统的部件使整个项目的组织更加合理、方便。数据抽象可以在保持外部接口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内部实现从而减少对外界的干扰,提高程序的可靠性。
3.4可直接操作性
允许将问题域中的对象直接映射到程序中减少软件开发过程的中间环节的转换过程,优化整个程序设计结构,提高软件质量。
面向对象技术出现和广泛应用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和趋势之一,在许多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中都极具前途。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