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展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鉴赏诗歌意境大多以分析意境的形式出现。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诗歌鉴赏,会发现所有的诗歌鉴赏问题,最终都会归结为意境的鉴赏。三、【答题方法】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为什么“感伤”,怎样表达出这种“感伤”情怀的。四、【知识点精析】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意境就是欣赏者通过对诗中艺术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后,在头脑中出现的一幅美妙动人、启人遐想的生活画面。(一)、例题引路虚实相生的“取境美”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情感;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例1: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解析:诗人只写了准备战斗出击时的自然景物,把艰苦的自然环境,肃穆的战斗气氛和我军英勇气概都烘托了出来,给人一种实感。但是战况和战果呢?这省略的部分,在欣赏者想象中就可以生成“象外之象”了。(二)、例题引路情景交融的“情性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真正上乘的诗作,应该是情景浑融的作品。
f例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解析:如果把这四句诗分为上景下情两阕,就显得死板、拘执,把浑一的诗境肢解了。诗人眼中出现乾坤漂浮、天坼地裂之景,实与此时孤独无依、老病缠身的悲凉心境有关;而诗人此时胸中充塞悲凉失意之情,也与此景此情的触发有关。(三)、例题引路深邃悠远的“情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