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中教师交流沟通,走进初中课堂,了解初中教学的现状,广泛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具体内容见附录2、附录3)第二阶段:中学数学初高中过渡的教学实践在我校2013届高一的教学中不断与学生沟通,及时进行衔接和过渡。对我校2010届高一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我校2013届高一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进行初高中衔接和过渡的本届学生明显感觉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困难较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衔接。比如函数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变形要求,这时的教学就要注意衔接。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加强计算能力的衔接等等。(具体内容见附录4论文《如何做好新课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第三阶段:研究成果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论文《如何做好新课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改编写了xx高级中学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三、存在问题及改进1、存在的问题(1)研究者没有教过初中,对初中教材不熟悉,对学生的情况研究不透。(2)由于结题时间比较紧,没有时间进行长期对比研究。(3)初高中衔接教材如何上,学校不给课时。2、改进的方面(1)有条件的话,最好由初一教起,一直到高三,进行六年一循环,这样在初中的教学中,就可根据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训练。(2)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绝不可以仅就一些知识和能力进行衔接。(3)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的过渡。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与过渡的几点看法谈际国《数学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5、准高一学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耿昌瑞2008年8月13日华商报
参考文献
f附录1:初高中数学脱节的内容知识初中降低教学对高中教学的影响模块要求的内容①有理数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②绝对值学生习惯性使用计数符号内不含有算器,笔算、心算能字母。③减弱力减弱算术平方根的3条性质。①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和完全平方,直接用公式法不超过两次,分组分解法(涉及的多项式不超会影响到高中函数、过四项)和十数列、二项式定理等字相乘法(二相关内容的教学。高次项系数为中教学中要经常用1)。②多项式到分组分解法和十相乘仅要求一字相乘法,需补充。次式间的相学生有关根式的运乘,多项式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