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时间的14。6顶端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7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卸出焊剂时,应将接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熔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8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1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
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态时将其扳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2)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16~40mm的Ι级、Ⅱ级
f表格编号:CSCEC7BXNXGJZ0302
钢筋的焊接,当采用其他品种、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的参数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3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变质。4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5接头偏心和倾斜: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6咬边:主要发生于上钢筋。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7未熔合: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伍,未能及时压下。8焊包不匀: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匀,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球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正一边。9气孔: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10钢筋表面烧伤: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