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作者:何小梅廖志浩来源:《商情》2011年第09期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校从教的心得,针对出师德建设中的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师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去引领、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对每一个学子而言,教师是引路人,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在他们心中,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因此,教师更应该清楚自身的责任,注重形象的意义,切实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2008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总书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师德存在的几个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如今高校教师,基本上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以自身的高修养、良好的情操教育、影响“天之骄子”,这是可喜之处。但是,欣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1以“师”自居,忽略平等。80和90后的学生更有主见、有个性,传统的“传、授”角色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现实中却不乏有这样的一些教师,他们认为,师者,地位尊贵,更有甚者是“唯我独尊”,认为学生幼稚、不成熟,忽视学生的想法。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是站着了“潮”的前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喜欢“被尊重”,教师一味的“高压”反而使他们反感。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们、考虑他们的想法。在学习中、生活中,不能一味的“命令式”,否则会是反效果。在现代教育中,以往死板的“师为主体”的情况已转换为“师生互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平等、创新的机会,学生主体得到认可,学习自然有动力,取得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教条”至上,忽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