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先进生产方式第一节现代生产管理发展趋势第二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三节准时生产制第四节再造工程第一节现代生产管理发展趋势一、当今制造业面临的环境形势1、产品更新换代加快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3、企业经营国际化4、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化二、现代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1、增强生产系统的适应性2、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新定位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与分销商、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5、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管理第二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产生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后,人们寻求各种优化生产与运作的方法,出现了订货点法、经济生产批量法、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准时生产制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ComputerI
tegratedMa
ufacturi
g一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其中有两个基本观点: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联系、统一考虑。2、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一)产生CIMS的技术推动作用1、计算机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刚开始主要用于产品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CAD进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出现了可绘制2维、维图形的交叉绘图系统,3可以完成产品设计、材料分析、制造要求分析等)采用CAD,可以大大节省劳动时间,其设计速度一般是人工的1至5倍。(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也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2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数控机床。1958年,随着刀库的发明,出现了能在一台机床上通过自动换刀实现铣、钻、镗、铰及攻丝等多种加工的数控加工中心。1967年,英国首先研制、美国制造成功了由数控机床组成名符其实的多品种加工自动生产线,并命名为柔性制造系统(FMS)。2、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工资,是计算机首次进入管理业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也由初期的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发
f展到数据综合处理阶段,进而发展到现在的数据系统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二)产生CIMS的市场拉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