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主要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区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及其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运用前景等五个方面。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安然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相继爆发;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达,我国针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诉讼爆炸”在人们毫无准备时悄然而至;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审计风险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面前。与此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词频繁出现,一种意见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应反思甚至停止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是否应引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应归因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受托经济责任。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是提供会计报表的责任主体,自身利益通常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挂钩,编制的会计报表容易受到利益驱动而失实,因此需要由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客观、公允的报告。在审计发展的早期(19世纪以前),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比较简单,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因此,此时的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又称账项基础审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详细审计的模式已不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该种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