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跟着高效课堂一起成长
小学教学论文创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也许是巧合吧,在我开始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时正是我区各科大力开展高效课堂创建的时候。以前,作为一个品德与社会课的兼职老师,只是象征性的完成教学任务,生硬的告诉学生一些道德规范,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只是水过地皮湿而已,根本没有留下深刻的认识,更别说让学生将道德教育内化,并指导他们的行为了!随着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并亲自试着去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与实践探索中,我不断加深了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高效的上好这门课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听很多老师的课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拿到教材,首先要认真研读,从教材文字、提示文和插图来认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其次多翻多看《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再次就是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接受能力深思熟滤定位教学目标,不宜定的过高、过多。而确定了目标之后,教师要带领、引导学生将目标落实到位。教学目标的实施靠教学活动,怎样设计活动呢?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来设计活动、组织活动,重点还得考虑到活动能否收到实效。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还得设计学生感兴趣、肯投入的活动,设计学生能亲身参与、实践的活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课堂高效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在设计课时一定要首先做到这一点。二、立足儿童生活,寓道德传授于无形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进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育必须从他们的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课堂的活动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真正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要想上好这门课,我们必须抓住“儿童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课后都必须始终贯穿这一基本条件,否则,你的课设计的再形式多样、再新颖独特,都激发不出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无法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点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交通带来的问题》这一主题时深有体会,一开始设计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回家搜集交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