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
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教学突破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一些尊老爱幼的故事。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尊老爱幼的故事入手,导入1.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进入新课。
新课。
2.自主合作探究。
2.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3.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3.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理解。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约分钟)
二、自主合作探究(约分钟)
三、比较阅读,小结全文(约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f散步莫怀成散步分歧母亲走大路(承上)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儿子走小路(启下)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这是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体现了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指导学生做比较阅读,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从而理解文章主旨。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研讨,加深对课文理解。课后摘抄精美句子,积累语言。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换成“度过”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与提示:1.(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个性练习设计1.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在这两难的情况下,“我”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