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
估算前的估算:有利于对运算结果进行了解,运算后的估算:可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问题和结果往往是开放的,让教师和学生不知如何评价估算的正确与否。对估算的使用可以下几条原则:1接近;2方便;3实用。实际运用时,要根据具体问题正确、灵活地进行估算,大大提高了估算的能力。
一、估算原则:
一、“接近”数学结论也应具有清楚性、准确性,不容半点疏忽马虎。为了使估算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在数方面的特征和规律性,估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其结果必须尽可能接近准确值。对不同的、但都合理的估算方法和结果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更接近准确值的结果,从而提高估算的科学性。如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让学生估算“295×9”的积,结果学生中出现两种算法:①295×9≈300×92700②295×9≈295×102950。通过比较,可明白:第一种方法把因数中较大的数估成“近似数”,这样产生的误差比第二种方法要小295×9的精确答案是2655,第一种方法的误差是:(300295)×945,第二种方法的误差是:295×(109)295。通过分析和比较,可知道了: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应将较大的一个因数估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样估算的结果就更接近准确值。二、“方便”估算的目的:以较快的速度估计出所要的结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估算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改写,改成与目标对象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再通过简单计算来实现。通过寻求与目标对象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再通过简单计算来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方便。因此,估算的基本特征是:取整估算。就是按“四舍五入”法将被估算的原始数据取近似值后,再进行口算。取整估算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凑整。在估算时将一些数看成接近整十数、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如估算“497120”的思考过程为:“497120≈500100600”;或为:“497120≈500120620”;估算“648÷7”的思考过程为:“648÷7≈630÷790。”●利用数据特征。比如32、27、34、2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0,有的比30多一点,有的比30少一点,就用30×4,便能方便地计算出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三、“实用”对比估算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如一个学生在解决“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时,是这样估算的:“49≈50104≈100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