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和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和社会要求相一致。四、论述题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二、填空题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f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r